湾区会客厅|凝聚“金湾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0-11-05 11:24:48 浏览次数:-
2016年,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吹响了号角,金湾区投入了对口帮扶云南怒江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及广东阳江11个贫困村的任务当中。五年来,金湾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选定扶贫特色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截至目前,金湾区对口帮扶阳江地区共落实帮扶资金约1.14亿元,建设扶贫产业项目51个,受益农户近2000户;对口帮扶怒江州贡山县共筹集1.7455亿元财政帮扶资金,先后开展13个产业帮扶项目,发展了一批当地特色产业,为脱贫攻坚贡献了“金湾力量”。本期《湾区会客厅》对话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金湾区扶贫办主任魏天龄,听他讲述脱贫攻坚路上的“金湾印记”。
主持人 赵思:魏书记 您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去(贡山)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形吗?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第一次)去的时候印象太深刻了,一是交通不方便,然后交通的路况非常差,而且风险很大,看到很多泥石流冲到怒江的边上,有的公路也被冲毁了。后来到了贡山,去了贫困户的家里面,才真正看到了他们生活状态的情况,看见他们起的吊脚楼很危险,上面住人,下面就养牲畜,养羊。生活的周边环境看到很多家禽的排泄物,很不卫生,很不干净。
主持人 赵思:这一次再去贡山感受怎么样?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感受非常大,那么一路过去的话,首先交通很畅顺,公路的两边很多异地搬迁的房子真是漂亮,就像颗珍珠一样镶嵌在怒江边上。贡山在今年五月份脱贫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整个贡山的三乡两镇,现在真的已经走进了小康的生活。
主持人 赵思:所以在五月份听到贡山从贫困县脱贫之后,应该说是非常喜悦的一个心情。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那么这次国务院对贡山脱贫的评议里面就讲了独龙族,整个贡山县的脱贫,它给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一个脱贫的样板,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听到)这个消息让我们更加激动。因为这五年来,我们的“两区一县”携手奔小康,里面很多的领导,很多的单位,很多的扶贫干部都付出了心血,那么在面对解决助力贡山建档立卡户的脱贫,为他们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付出了心血。
贡山退出贫困县序列,是金湾区开展扶贫协作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而这份“答卷”的背后是五年间多方协作、共同努力的成果。五年前,贡山县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贫穷深深困扰着这里的人们。山海牵手,脱贫攻坚。金湾扶贫干部充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选定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引进珠海何伯中蜂公司,以珠海资金支持+送技术入村组的方式,促进贡山县中蜂产业快速发展,带动500户以上建档立卡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之路。
主持人 赵思:所以我们在有了这样的直观感受之后,我们对于对口帮扶贡山,我们在产业方向上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挖掘了当地的一些特色。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对的,发展产业是我们这次整个扶贫工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地有的群众他有养蜂的传统,而且贡山的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它适合养蜂,一年四季都是花季,所以我们在引进中蜂养殖的时候,我们首先就瞄准它到底有没有致富带头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时在丙中洛的秋那桶(村)找了一个姓余的养蜂户,我们以致富带头人做一个模式,何伯中蜂公司就派出技术人员,首先对他进行技术的培训,教会他怎么来运营市场,然后通过他带出一批当地的群众,形成一定的规模,然后通过公司加经济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把产量稳定住,然后由何伯公司再进行加工、销售、做品牌、做市场。那么到今年的10月份左右,我们是了解了一个情况,原来致富带头人带出的7户农户,10月份的收入他们大概有22万。那么7户人的平均(收入),有的比较好的大概是增收了五六万块钱。那么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的中蜂产业在摸索这条路的模式里面是成功的。
主持人 赵思:所以在未来是不是除了中蜂之外,我们还会有增加更多的(产业)项目,比如说我们在那里有很多的天然资源怎么把它推向市场去,是不是我们有一些想法和打算?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那么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已经建成了里面的生产线,现在陆陆续续已经在试产,里面包括我们如何去烘干草果,如何烘干羊肚菌包括核桃,那么在里面包装,在那边做运营的等一些推广的工作,希望能够跟我们沿海(地区),就包括珠海这些大超市、大商场,能够推销到这样的市场,让我们沿海(地区)的一些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我们贡山(扶贫)产业的成果。
主持人 赵思:同时这种深加工的产品,可能对于农户来说附加值会更大,对于他们未来的收益也是一个可持续地更好地推进。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对的,我们打造的模式目的就是要把他们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只有提高了产业的增收,才能达到我们的(扶贫)初衷。我们通过加工中心就是要提高它的附加值,通过附加值,通过市场再通过反馈给农户,让他们在产业链 在营销的环节里面一减少成本,第二个提高他们的收入,这才是我们的初衷。
主持人 赵思:我们会引进我们(珠海)这边的一些企业,包括您刚刚说的科技方面的、技术领域的一些带头人去到当地,掌握和指导他们提升自己这种生产能力,对吗?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对的,那么这里面我们前期也通过我们(金湾)工商联、统战部等一些部门,发动一些有爱心的企业家,包括我们的这边的一些技术部门,也动员他们过去,目的就是“传帮带”的作用。譬如我们现在(派出珠海)20家企业,现在跟他们(贡山)的20个村都结成对子,目的就是把这个技术,把一些管理经验,把一些先进的理念带给他们,在相互结对帮扶的过程中,让他们享受到沿海地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强他们的生产的能力,增加他们的致富的能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资金、人才、技术,金湾区倾力对口帮扶贡山,从南海之滨到怒江峡谷,架起了一座跨越 2000 公里、对口扶贫协作的“高架桥”“连心桥”。在金湾区的帮扶下,贡山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同样,这种巨变还发生在阳江,金湾对口帮扶阳江以来,出台了对口阳江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要模式,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拥有一个长效产业收益分红项目。这其中白沙街道华陈村种鹅养殖基地、新洲镇北桂村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等多个扶贫特色产业项目通过市验收并获得奖励资金,帮扶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主持人 赵思:对于阳江的帮扶来说,我们的挑战和难度在哪?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当时我们的干部在阳江搞精准扶贫的工作碰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当地村的基础条件比较差,经济条件也比较差,劳动力的内生自身动力也比较差,所以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确实他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华陈村扶贫干部)张超雄同志,他也是感受很深。他当时刚过去阳江扶贫报到的时候,刚好到了阳东江城区的一个地方吃鹅母饭,他就发现这个市场对鹅的销量可能会很大,所以就回去之后,他就把这个事就跟村委会的干部一起商量。他们觉得养鹅这个产业(把)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话,这个产业能做的起来,所以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华陈村它就采取了一条路子,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在推进产业过程中,他们就以福临农业公司一起。从目前的投入情况来看,包括它的产出,那么能够确保华陈村的建档立卡户,每一户农户每年能够达到2500块钱以上的分红收入。第二方面就是就业扶贫,(阳江)每个村它的贫困人口自身能力是比较差的,也没有什么技能,所以我们了解情况之后,就把作为一个工作的突破方向,通过异地就业来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所以我们区里的牵头单位,我们区的人社局每年都会组织我们的专业老师到阳江,现场给他们办技能培训班,然后把我们珠海的对于精准扶贫阳江的这些奖励 激励政策落实到位,让这些贫困就业劳动力,一能学到技能,能够就地就业增加收入。第二个能够走得出来,哪怕到珠三角也好,那都是他们增加收入的一种渠道。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金湾区勠力同心、尽锐出战,交出了一份高质量脱贫答卷,而取得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扶贫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五年时间里,“背篓医生”管延萍用医者仁心将爱散播在大山的每个角落,张超雄、李海清等一批又一批的扶贫干部不忘初心,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拼搏精神,真心实意为当地的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 赵思:应该说这五年当中,无论是对口帮扶怒江,还是对口帮扶阳江地区,应该说金湾区的成果都是显著的,但是其实我们也知道,我们在最基层的这些扶贫干部,对于他们来说,这五年可能挑战很多,过得也并不容易。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五年来,那么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也涌现了很多扶贫的先进人物,比如我们的管延萍医生,不单得到了国家的荣誉,那也是我们扶贫干部的一个杰出代表了。那么阳江方面,我们的张超雄同志也是我们的扶贫先进,都是这些同志取得的荣誉。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敢于担责,敢于拼搏,他们确实脚踏实地,肩负着我们区里头赋予他们扶贫攻坚的职责,顺利、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
主持人 赵思:我们说其实扶贫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时的,它是长久的。像您说的,我们需要有一个产业链,让它未来更好地去可持续发展。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党组书记/区扶贫办主任 魏天龄:扶贫只是一个起点,永远没有终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那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我们各级派出去的扶贫干部一定会按照上级的要求努力工作,把我们区委 区政府交代的扶贫攻坚任务完成好、落实好!